瀾滄江源的環保小衛士:小手拉大手 垃圾換文具_中國扶貧在線_甜心S包養網國家扶貧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7f397412a051.42228399.

包養圖為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,教育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中國網/中國扶貧在線(記者方青) 習包養網近平總書記曾說:“治貧先治愚。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包養網作做好,包養網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包養網的成長。”教育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,除了科包養學文化知識的教育,思想品德的素質培養包養亦不可或缺。青海省玉樹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,包養網通過“小手拉大手,垃圾換文具”的活動,在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層包養網面上豎立了典范。雜多縣包養素有“瀾滄江源第一包養縣”之稱,重要的生態地位,使環境保護成為全縣居民工作生活的重中之重。從2015年開始,便在薩呼騰鎮吉乃灘社區和夏果灘社區實行垃圾分類回收,逐步形成了“戶分揀、村保潔、鄉收運、縣處理”新型牧區垃圾處理機制。而作為瀾滄江源頭的教包養育人,雜多縣第二民族中學從2014年開始,在全校推行垃圾換文具的做法包養。校園垃圾回收站的門口貼著垃圾分類指引,包養詳細的列包養出了可回收、不可回包養收以及危害垃圾的種類,以及垃圾兌換物品的標準。包養網并在每周五為全校學生安排環保教育課。2016年初包養網,該校全面“小手拉大手,雜多將更美”的環保理念,通過學生的“小包養手”,將包養環保意識到給父母這個“大手”,教育父母們將生活中包養的可回收垃圾變廢為寶,讓環保觀念深入到每一個家庭中。在校園中,記者遇見了尼瑪旺毛和達哇拉措這對14歲的小姐妹,尼瑪旺毛告訴記者,她從上初中開始便包養網參與到“垃圾換文具”的活動中,她曾用30包養網個塑料包養瓶換1個跳繩,2個塑料瓶換1根鉛筆,現在的愿望是積攢30包養網斤廢紙換包養1個籃球。達瓦拉措說,同學們通常在學校周圍和上學途中收集垃圾,父母被她們影包養網響,也會有意識地幫她們收集垃圾。說起垃圾分類,這對小姐妹已是專家,包養網“不包養網可回收的垃圾有衛生紙、拖把、掃把、口香糖、燈管……”目前,雜多縣的18所中小學都開展了垃圾包養網換文具、環保進校園的活動。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